声明: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,为原创内容,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“艺术加工”,无任何虚构对话,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,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有些人明明四五十岁看着还算健康,可一查体,血管已经堵得七七八八,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开始胸闷、气短,可还不觉得自己会有心脏病,直到某天突然倒下。
还有些人得了冠心病后,谨遵医嘱吃药,但几年后还是因为突发心梗没能抢救回来,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事实:冠心病不是一天形成的,想要活得久,得在55岁之前就做好决策。
研究发现,那些能活到80岁的冠心病患者,基本上在55岁时,已经改掉了一些影响心脏健康的习惯,到底是哪几件事?
不再频繁情绪起伏
有个患者,年轻时是个事业型的人,创业的时候总是早出晚归,压力一大,脾气也大,遇到不顺的事就容易发火。
50岁那年,他开始觉得自己时不时胸闷、心慌,但当时没太在意,直到某天半夜,他突然心绞痛得直不起腰,被紧急送进医院,检查发现心脏的几条重要血管已经严重堵塞,医生直接给他安排了支架手术。
研究显示,长期处于愤怒、焦虑或压抑的情绪下,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水平持续升高,而这些激素会让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,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。
更可怕的是,每次情绪剧烈波动时,心脏都会受到一次“冲击”,长此以往,心血管系统的弹性越来越差,冠状动脉狭窄的速度比普通人快很多。
那些活得久的冠心病患者,到了55岁以后,早已经学会了调整情绪,遇到事情不会轻易大喜大悲,也不再轻易生气发火。
他们深知,愤怒和焦虑解决不了问题,只会让心脏受罪,所以情绪稳定是他们共同的特质。
不再睡前玩手机
有个患者,年轻时拼事业,习惯了晚上回家刷新闻、看短视频,睡觉前不玩会儿手机根本睡不着。
到了50岁,开始发现自己白天经常犯困,晚上却睡不踏实,甚至半夜经常心慌,后来做了一个详细的心脏检查,结果显示,他的心率长期处于过快状态,血管硬化程度也超出了同龄人。
医生告诉他,睡眠和心脏健康息息相关,长期熬夜或睡眠质量不好的人,心脏的负担比普通人要大很多。
特别是睡前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,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,让大脑持续处于兴奋状态,影响深度睡眠。
更重要的是,晚上是心脏自我修复的关键时间,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,让交感神经长期处于高亢状态,导致血压波动加剧,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。
研究表明,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,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正常睡眠时间在7-8小时的人高出48%。
很多长寿的冠心病患者,到了55岁以后,都早早改掉了熬夜的习惯,他们有一个共同点——睡眠规律,晚上10点左右就会上床,尽量让自己进入深度睡眠,让心脏得到真正的休息。
不再把“吃饱”当成习惯
有个患者,年轻时特别爱吃,每顿都得吃到肚子撑了才觉得满足,尤其是聚餐时,习惯性地大吃大喝。
后来检查发现,他的血脂一直偏高,心脏的血管里早就藏着一层厚厚的斑块,更严重的是,他在一次饭后突发胸闷,被紧急送医,医生告诉他,这种情况可能是饭后血流重新分配,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。
很多人以为,心脏病和吃没多大关系,但其实,每顿饭吃太多,尤其是高脂高糖的食物,会让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迅速上升,导致血液变得粘稠。
更重要的是,吃得太多,胃肠道消化的负担加重,大量的血液会被调配到消化系统,而心脏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。
研究发现,长期吃过量的食物,还会加速内脏脂肪的堆积,而内脏脂肪过多会增加胰岛素抵抗,影响脂肪代谢,让胆固醇水平升高,加速动脉硬化。
很多长寿的冠心病患者,早在55岁以前就已经养成了七分饱的饮食习惯,他们吃饭不过量,不让自己的心脏承担额外的负担。
不再长期久坐
有位患者,年轻时每天坐在办公室工作十几个小时,下班回家也懒得动,长期缺乏运动。
50岁后,他发现自己一活动就容易气喘,走几步楼梯就觉得吃力,后来查出冠心病,他才意识到,自己的心脏早已因为缺乏锻炼而变得“脆弱”。
长期久坐,会让下肢的血液循环变慢,导致血管中的脂肪沉积增加,容易形成血栓,更可怕的是,缺乏运动会让心脏的供血能力下降,时间久了,心脏的泵血功能也会变差。
研究显示,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,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每天坐2小时以内的人高出34%。
很多活到80岁的冠心病患者,哪怕是工作繁忙,也会抽空站起来活动一下,每天至少保证30分钟以上的低强度运动,让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状态,避免血管过早老化。
不再忽视口腔健康
有个患者,年轻时从来不重视口腔健康,牙疼了才去看医生,结果50多岁时,牙齿掉了好几颗,检查发现,牙周炎已经到了严重阶段,更让他意外的是,医生告诉他,牙周病的炎症会进入血液,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研究发现,长期牙周炎会导致体内慢性炎症反应增强,而这种炎症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,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。
那些活得久的冠心病患者,往往早早就开始注意口腔健康,定期洗牙,预防牙周病,避免炎症对心血管造成长期的影响。
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,其实对心脏的影响极大,很多人到了55岁才后悔,早知道不该这么做,但那些活得久的冠心病患者,早已经调整了自己的生活方式,把这些“隐形杀手”挡在了门外。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若身体不适,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
关于冠心病您有什么看法?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!
参考文献
[1]曲政.不同年龄段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分析,心肺血管病杂志, 2024-05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