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 首页 >  新闻消息
夏季高温,医生提醒高血压病人:宁可睡觉也别犯4种导致脑梗的错

        

 

 

“最近天气热得要命,我是不是还是得坚持每天早上五点去跑步?”一位正在做保健指导的老人随口问起。

这样的问题听起来像日常闲聊,但在夏季高温中,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却是个值得警惕的信号。

很多人以为保持运动、冲冷水澡、喝冰水、外出多晒太阳都是积极生活的表现, 但在高温条件下,这些做法可能会成为诱发严重脑血管事件的关键因素。

详细介绍

高温时段外出而不做防护,是不少人忽略的风险。夏季午间和下午的气温常常飙升到三十几度甚至更高,地面温度往往比气温还高出十度以上。

在这样的环境中, 血管会因温度刺激而扩张,导致血压出现波动,对高血压患者来说,这种波动意味着大脑血流供应在短时间内可能发生剧烈变化。

如果外出时还伴随长时间步行、提重物或情绪激动,血压的上下波动幅度会更大,增加血管壁受损的几率。

细节介绍

更糟糕的是, 部分患者会在阳光下直接暴露头部和颈部,让体温迅速升高,加快心率,增加心脏和脑血管的负担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是之前血压控制平稳的人,也可能因一次强烈刺激而出现意外。

有些人以为猛喝冰水或冲冷水澡是缓解炎热的有效方法,但对高血压患者来说,这种刺激有时候比热本身更危险。

细节介绍

冰水进入消化道,会引起胃肠道血管迅速收缩,进而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全身血管收缩状态。冲冷水澡时,皮肤表面温度急速下降,外周血管突然收缩,心脏的后负荷增加,血压可能瞬间升高。

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来说, 血压的剧烈变化容易造成血管内已有的斑块破裂,形成血栓并堵塞脑部血管。

此外,温差过大还会影响自主神经的平衡,造成心率不稳甚至短暂的心律失常,而这也是脑梗发作前常见的伴随表现。

细节说明

不少人坚持晨练,认为早起空气清新,有益健康。但在夏季,高温前的清晨并不等于安全。

凌晨到清晨这段时间,人体血压本来就处在自然的波动高峰,加上睡眠结束后交感神经兴奋度增加,心率和血压都会有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。

如果此时进行剧烈或过早的运动,血管会在短时间内承受更大的压力。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, 这种额外的压力意味着脑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。

图片细节

尤其是在空气湿度大的天气, 散热效率下降,身体容易积聚热量,使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升高,增加血液流动阻力。相比起在黎明时分出门剧烈运动,晚间温度下降后的适量活动反而更安全。

还有一种情况常被忽视,那就是大量出汗后不及时补水,还硬憋尿。

出汗会带走体内大量水分和电解质,如果不及时补充,血容量会减少,血液浓缩,流动速度减慢,血栓形成的概率随之升高。

细节介绍

对于血压本就不稳定的人,这种变化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脑部血液供应不足。

憋尿的危害不仅仅是对泌尿系统,膀胱过度充盈会刺激交感神经,引起血压上升和心率加快,这种反应在脱水状态下更加危险,因为血管已经处于收缩状态,血流动力学的负担被进一步加重。

一些意外事件就是发生在憋尿后突然用力排尿的瞬间, 血压波动触发了原本潜伏的血管风险。

细节描述

很多人认为,避免高温危险的方法就是减少外出,其他习惯不用改动,这种想法并不全面。

高温不仅通过直接的热刺激影响血管,还会改变体内的代谢状态,体温升高会促使血管扩张以散热,同时增加心脏的泵血负担。

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,即使静坐不动,心率和呼吸频率也会有所上升,这意味着,即便没有额外活动, 高血压患者在夏季本身就处于一个比平时更高的风险基线。

细节呈现

如果在这个基线上叠加不当的生活习惯, 发生严重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。

即便血压长期稳定,也不代表血管状态就完全健康。

动脉粥样硬化、微小动脉病变、血液黏稠度偏高等问题,常常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存在,而高温和不当行为正是可能引发这些隐患的触发器。

细节展示

很多人在体检中看到血压正常,就放松了警惕,但他们并不了解血压只是影响风险的一个指标, 血管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状态才是决定突发事件的关键。

也有人觉得,只要身体没出问题,就不必过分小心,这种观点忽略了高温下的延迟效应。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有时候不是立即表现出来,而是经过数小时甚至一天的积累才触发症状。

高温条件下,一次不当的行为可能并不会立刻让人感到不适,但等到夜间休息时,血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才集中表现出来,这也是不少事件在夜间或清晨发生的原因。

细节描述

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, 管理高温期的生活细节远比短期内的药物调整更重要。

减少在高温时段外出,如果必须外出,要有足够的遮阳和降温措施;避免突然的冷刺激,不论是喝冰水还是冲冷水澡,都应让温度变化逐渐进行。

安排运动时间在温度和湿度都较适宜的时段,并控制强度;大量出汗后尽快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不给身体制造额外的循环负担,这些看似简单的调整,才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式。

图片细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若身体不适,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。

关于高血压您有什么看法?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!

细节介绍

参考资料:

[1]明达.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习惯中的作用[J].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,2020

详细介绍

声明: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,为原创内容,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“艺术加工”,无任何虚构对话,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,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。